合作內容主要有:人才培養、聯合開發、學術交流以及技能競賽等,隨著合作的加深,可以拓展更深層次的合作領域。
(一)人才培養
遵循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的基本規律,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,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,形成多層次、多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;校企雙方根據訂單班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要求,共同制定完成學生實習實訓計劃實施和安排;企方依教學要求接受訂單班學生觀摩、操作、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安排,并配合教學計劃為訂單班學生提供設備、場地、人員等方面的支持;關注參與訂單培養學生的外部論證,實現培養內容的社會適應性和合作崗位針對性的充分兼顧與融合,在滿足本企業合作崗位要求外,避免學生形成培養內容的針對性太強而知識、技能面過窄,從而導致學生進崗后的轉崗困難。
校企雙方互認掛牌,開展深層次員工崗位培訓合作,校方借助繼續教育、職業資格培訓等教育教學資源優勢,按照企業要求,為企業員工學歷提升、技能鑒定、崗前培訓提供條件。企業開辦職工學校,聘請院校教師,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。在企業推行以“招工即招生,招生即招工”,采用企校雙制、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,以企業為培訓責任主體,以專業知識、操作技能、安全生產規范及職業素養為主要培養內容,通過企校雙師、彈性學制等制度保障,培養一批品德高尚、技能精湛、身心健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。
(二)聯合研發
公司與院校、科研院所建設聯合實驗室,建立良好的“產、學、研、用”相結合的機制,匯同領域內頂尖專家,面向廣泛的市場,開發應用性技術。同時,面向廣大師生,提供集辦公、科研于一體的技術孵化綜合體,以創新驅動為核心,探索產、學、研、資、政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模式,構建科技研發、科技轉化、產業孵化和人才培養的聚集平臺,打造增材制造行業高端人才匯聚和培養基地。
(三)學術交流
依托產業聯盟的聚合作用,通過召開校企合作項目對接推進活動,舉辦現場觀摩活動、召開課題研究會,舉辦專家講座、進修學習及技術研討活動,進一步探討交流深化校企合作的內容、途徑與形式,研究出如何突破校企合作機制、拓展技術開發思路,整理相關經驗做法形成意見后向省內進行經驗推廣。
(四)技能競賽
校企雙方共同舉辦技能競賽,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技術技能,以賽促學、以賽促教、以賽促改、學賽結合,實現院校人才培養與教學質量雙提升,實現企業生產技能與產品品質雙提升。依托企業領域內的技術和設備優勢,針對世界技能大賽、國家技能大賽、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各項賽事,從競賽技能、競賽規則和心理輔助等方面,協助院校培訓競賽選手。